
8月25日下午,市政协召开“兴有善议·民生福祉”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主席协商会议。市政协主席徐立华,副主席刘忠、刘玲洁、王迅参加会议,市政协副主席苏超主持会议。
会上,副市长戴金龙通报了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总体情况,市政协学习文史委汇报了前期调研情况,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作了协商发言。
市政协主席徐立华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医药事业是践行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是守护地方文化根脉的必然要求,更是驱动兴化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要提升服务能力,守护人民健康。持续做强中医院服务龙头,加快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更多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服务。要推动文化普及,打造中医品牌。打造“金东门中医文化长廊”、建设中医药文化主题园区、开展多维度多场景宣传,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好融入群众生活日常。要推进融合赋能,丰富产业生态。加快攻坚中药材产业链,实施药旅融合示范工程,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康养产业发展。结合市康养融合标志性项目建设,嵌入建设中医养生馆,为老年人提供“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康养服务。要建强人才队伍,重塑传承体系,在开展抢救性保护、强化流派传承、做好“引医”文章的同时推进人才“双培计划”。要强化统筹协调,提升发展动能。把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内容,统筹协调解决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徐立华希望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医疗机构把中医药作为大民生、大产业、大事业来抓,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以历史底蕴为根基、服务普惠为核心、产业融合为动能,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大力提升中医康养医疗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他表示,市政协也将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既当“啦啦队”,做好鼓与呼的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更当好帮手,坚持“不调研不协商”,深入调查研究,深度协商互动,提出切实可行、务实有效的“金点子”,为进一步擦亮兴化中医药“文化名片”和“产业名片”作出更多政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