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0)第313号
案由: 放大水乡文化效应 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提案人:祝康生
提案内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打造下,兴化全市旅游业特色明显,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作为全域旅游的一大主题,放大文化效应,是当前和以后一段时间应引起各方面重视的关键。
兴化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单一个儒学街就保存着“宰相府”“进士第”等一批古建筑,底蕴深厚,还有任大椿读书楼、李鱓故居浮欧馆。陈氏进士第等一大批文化古民居,加上八字桥景区、大司马等,建筑分片区存在,但文化宣传旅游却不到位,儒学街太冷清了,大司马养在深巷,很少有人问津,助推旅游经济乏力。
其次,缺少本土的特色旅游。全域旅游概念很广,兴化有碧水东罗、唐庄等特色小镇,但有些地方在搞全域旅游时生搬硬套,片面追求现代化、商业化,失去乡村本色,游客本想到乡村感受下当地的淳朴民风,品味下历史故事,结果全变味了。
三是配套服务难跟上。虽然近今年乡村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信息网络、卫生条件等基本服务无法配套,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等无法跟上,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建议、办法和要求:
进一步打造本土文化旅游的“朋友圈”,挖掘和放大历史文化底蕴和效应,扩大宣传影响力。将儒学街、金东门、八字桥、四牌楼、船厅打造成观光一条街,吸引人气,增加客流。同时,结合乡镇特点,打造不同风格的乡村田园风光。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开发民宿旅游,助推我市全域旅游的发展。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建议交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办理。
2020年 1月 4 日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313号提案的答复
祝康生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兴化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围绕您提出的《放大水乡文化效应 助力全域旅游发展》提案,我们经过会议讨论、研究酝酿,具体答复意见如下:
近年来我局以“旅游+”为主抓手,积极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大健康等融合发展,千垛果园、龙香芋产业园等一批新型产业模式如雨后春笋;大地蓝绢纺有限公司入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非遗竹泓木船制造工艺、茅山号子、茅山清明会船享誉海内外;郑板桥艺术节、施耐庵文学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好评如潮,李中水上森林医养综合体成为旅游产业延伸的成功范例。旅游+文化让旅游形式更具活力。成功推出金东门景区、施耐庵文化园为文化旅游新看点,打造郑板桥艺术节、施耐庵文学节和沙沟游走灯会等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推动兴化文化产业创新繁荣。为更好的放大水乡文化效应,助力全域旅游发展,我们将从以下几点着力:
一、加大对兴化社会、人文、历史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力度,积极打造极具本土特色文旅融合的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历史文化古迹和民俗传统新增更多文化旅游项目,提高全域旅游质量和品质,以打造兴化历史文化品牌促进旅游业发展,同时以繁荣旅游市场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传承。
二、全面规划、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将城区和乡镇历史人文、自然景点有机串连,规划整合城市历史文化休闲区、千垛花海景区、沙沟镇古文化旅游区、乌巾荡旅游度假区等多个区块,打造点线面结合、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四季节庆旅游。今年,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和主题,我们推出了泛游花与水、沉浸历史事、邂逅水乡韵、焕发新活力等多条出游线路。为更好的宣传丰厚的兴化历史人文底蕴,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出以特色美食、水乡历史文化景点、休闲度假为内容的城区一日游项目,以一天时间为线,通过品尝兴化早茶,兴化板桥宴,感受水乡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游览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金东门老街,大地蓝丝绸文化园体验古城历史风貌与现代之美,入住乌巾荡温泉度假酒店,享受放松休闲时光。
三、扩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体多渠道广泛宣传推介兴化旅游,打响兴化旅游品牌、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兴化消费旅游,感受水乡文化。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与各级媒体密切合作,积极宣传兴化文化旅游:打造“水润兴化,如诗如画”旅游主题。开展高密度、广覆盖的旅游推广和旅游营销,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办全域旅游推介会和专题营销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等一批国家级媒体多次专题报道。获评《中国国家旅游》“2018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入选美国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8世界最美旅行相册”;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南站、南京南站、扬泰机场、泰州火车站等多个平台投放宣传广告,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围绕全球“四大花海”宣传与四大知名电商深入合作,推出了多个的兴化线上旅游产品,扩大兴化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用更加广泛、丰富的宣传渠道和形式将兴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好的宣传推介出去。
兴化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0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