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1)第342号
案由: 关于改善农村老人养老条件的建议
提案人: 李兴年
提案内容: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日益提高,国民的预期寿命不断增长,使我国很快就步入了老年化社会,老年生活以及养老问题成了我们当今社会绕不开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就我市而言,许多农村青壮年在外打工创业,有很多人已经在所在地置业定居,造成了家乡很多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使农村老人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年化问题愈发严重。多数老人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不愿意远离故土,去子女生活的城市,宁愿孤苦伶仃的留守在家里,留守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生活质量越来越差。有的老人生病在家好长时间无人关心照顾,甚至是寿终正寝多日也无人知晓。有的村庄老人自发组织起来相互照应,每天集中到村头亮相,发现哪一个老人未到就一起去其家敲门问候。这种无序的关怀虽然对防止老人病倒在家和去世无人知道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不能彻底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来确保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而有安。
建议、办法和要求:
一、优化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健全,孤寡老人、五保户基本得到妥善处置,其他留守老人的养老情况就不容乐观。要给予农村养老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建立以民政主导,乡镇负责、村级组织为主体的养老保障网络体系,落实专项资金,明确专门人员来保障农村养老体系正常运行。
二、开渠放水引流,拓宽农村养老资金渠道。在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要大力发展村级组织经济,为农村养老事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要优先为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劳动岗位,使老人在参加社会劳动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心健康,又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入到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以养老投入促养老发展;动员在外发展成功人士捐资捐物,资助农村养老事业,彰显爱心。
三、强化宣传教育,更新农村老人养老观念。提倡农村老人养老以投奔子女为主,尽可能与子女生活中一起,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情况下,减轻社会养老的压力。要在农村青年人中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养老、善待老人”光荣的传统美德,使他们自觉担负起照顾好自己年迈父母的以及义务和责任,让自己的父母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
四、落实配套措施,丰富农村老人健康生活。建立农村社区家政服务站,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照顾、生活护理、健康保健、常见病防治等方面的服务,举办娱乐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维护身心健康,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行为。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建议交市民政局办理。
2021年1月10 日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342号提案的答复
李兴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农村老年人养老条件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特别是农村老人养老条件改善的关注和关心。我们将接受您的建议,真诚做到为全市老人服务。
一、我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截止2020年底,兴化市在籍人口约152.7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40.08万人,老年人口占比高达26.25%,80周岁老年人6.26万人,占总人口4.1%。我市是农业大业,农村老年人占比74.75%。十三五期间,聚焦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全市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数量33家,建成1家具备区域性养老服务功能的乡镇养老服务机构,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71个、老年人助餐点170个、乡村睦邻点60个、互助式“居家乐”托养点10个。
二、根据提案建议下一步打算
根据提案指出的农村养老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办法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村居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养老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三方作用,积极构建全覆盖、多层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要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和推动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法规政策,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挖掘树立典型,大力开展养老服务示范活动。要抓好孝文化宣传,广泛发动为老志愿服务,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二是实施民生实事乡镇敬老院“双提升”改造工程。“十四五”期间力争建成3家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和4-5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提升农村养老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进行乡镇公办敬老院改革。力争对全市一半以上的乡镇敬老院进行改革,采用公办民营的方式将公办敬老院承租给社会力量运行管理,破除体制约束,降低接受社会寄养老人门槛,破解机构床位闲置率高的难题,为农村老人供给更多的机构养老床位。
四是支持敬老院与乡镇卫生院深度合作,探索将敬老院委托给乡镇(街道)卫生院运行管理的模式,提高医养融合水平,满足老人医疗康复服务需求。
五是继续开展城乡老人接受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全市80岁以上老人将接受全年12次,18个套餐服务内容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保证服务质量,服务费拟由每单20元提档至30元。
六是继续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通过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生活环境和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明显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环境,较好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退化导致的生活不适应和不方便,降低发生意外伤害的概率,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七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等级常态运营。充分发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基础性地位。根据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等要求进行等级评定给予相对应的奖补资金,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良性发展。
八是大力推广 “爱心食堂”和“陈堡模式”等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模式。根据农村老人居住特点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助餐模式,以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和满足感为己任,致力解决农村空巢、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力求打通助餐到人最后一公里。
兴化市民政局
202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