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1)第187号
案由:大力发展城乡结合部蔬菜大棚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提案人:张爱国
提案内容: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合理利用我市城乡结合部闲置土地,加大蔬菜大棚建设力度,努力发展我市反季节蔬菜种植,协调解决蔬菜季节供应缺口,对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产品,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建议、办法和要求:
1.政府加大重视,多部门联合,尽快摸清我市基本情况,同时出台符合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2.加大投入,转变投入观念,把有限的项目资金投入到刀刃上,资金的投向要从过去的种子、化肥补助以及生产补助转向基础设施设补助。比如灌排水系统工程、建造钢架大棚、配置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上,使项目资金能连续使用,提高生产效益,减少投资成本。
3.加大宣传,搞好引导、服务指导工作。党政部门要把“口号变成干实事”,使农民切实感受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效果,让农民真正从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从常规的家庭式种植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有机化生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4.加强对反季节蔬菜种植的技术指导。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建议交市农业农村局办理。
2021年1月8日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87号提案的答复
张爱国委员:
您提出的《大力发展城乡结合部蔬菜大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收悉,建议中对我市城乡结合部闲置土地利用 建设蔬菜大棚,大力发展我市反季节蔬菜种植,协调解决蔬菜季节供应缺口,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情况分析透彻,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意见中肯,切合实际。对此我局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1.蔬菜产业规模,包括面积、分布、产量、产值等,主要蔬菜种类及占比,主要设施类型及占比。
全市2020年蔬菜播种面积37.6万亩次,比上年增加0.35万亩次;蔬菜总产量89.88万吨,比上年增加1.71万吨;蔬菜总产值实现22.38亿元,比上年增加0.21亿元。
脱水蔬菜产品的主要有香葱、高丽菜、胡萝卜、青梗菜、洋葱、辣椒、大蒜、香菜、番茄、菠菜、芹菜、香菇等。
设施蔬菜面积9.2万亩次,以大中棚为主,占地2.75万亩,小棚占地0.4万亩。
2.生产经营主体情况,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构成,市级、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产值。
兴化脱水蔬菜企业现有86家,主要集中分布在兴东镇、垛田街道、临城街道等乡镇(街道)。其中31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30家企业通过了IS09000、ISO22000系列认证;50多家企业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3家企业基地通过了国家级GAP认证;3家企业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6家企业产品获得了国际认证;98%以上企业通过了QS认证。常年安排就业职工近2.6万人,年发放工资6亿多元,带动农民3.6万多户,产生各类经纪人1500人。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江苏兴野食品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6家,泰州市龙头企业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
二、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1.政府重视程度足。
2019年兴化市委办、政府办出台了兴委办发〔2019〕130号文《关于印发〈2019年度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奖励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我市的结构性调整指引方向,资金的扶持助推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时,助推我市脱水蔬菜出口,出台了《开放型经济奖励实施办法》(兴政发【2019】110号)中对我市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保出口信用保险、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项目予以补贴外,疫情期间,我市结合上级政策,制定了《兴化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的意见》(兴政发【2020】9号),文件中提出了对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或网上参展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的对平台费和参展费、因境外展会参展费用无法退还产生的摊位损失费、对申请出口信保的保险费给与相应补助等六条意见,减轻企业疫情损失。据商务局反映,共有50余家小微企业免费申请出口信用保险。鼓励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等各类网上展会,引导农业外贸企业做好展前对接、线上推介、现场直播、远程洽谈,便利企业新接订单。鼓励企业利用阿里巴巴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营销,实现在线交易,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以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外贸攻坚克难。
2.产业发展特色明。
以生产加工“兴化香葱”为优势的脱水蔬菜产品,已成为全省农副产品深加工中的特色产业。年加工脱水蔬菜干制品15万多吨,消化各类蔬菜160万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欧盟、日韩、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其中:出口创汇1.315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企业自营出口额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41%。年销售量总量占全国40%以上,年出口量占全省出口蔬菜总量的60%以上,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脱水蔬菜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产成品集散地。2021年5月我市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县,兴东镇和垛田镇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彰显了我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作用。
3.绿色生产水平高。
我市根据江苏省出口农产品认定办法,按照“政府引导、国检指导、企业主导、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原则,根据《加快推进江苏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及示范区的意见》(苏农外[2008]47号)、《江苏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及示范区认定办法(试行)》(苏农外[2008]48号)文件精神,在兴东镇、垛田街道建立核心种植基地20576亩,建成“兴化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辐射带动我市兴东、垛田、千垛、林湖、沈伦、临城、海南等乡镇街道兴化香葱种植基地10多万亩、兴化龙香芋种植基地3万余亩,以沙沟镇等苇荡地区建成兴化荷藕基地5万多亩。
在出口蔬菜基地,特别是香葱基地上推行标准化生产,合理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化肥用量(纯量)控制在250kg/ hm2以内,化学农药用量(纯量)控制在2kg/ hm2以内;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
2020年全市蔬菜绿色生产技术应用覆盖率达44.66%,三年均值达38.58%。两品一标4个,分别为兴化市东奥食品有限公司的葱等和江苏益草堂石斛股份有限公司的铁皮石斛等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兴化市美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垛田龙香芋和兴化市泓林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甜瓜等产品获绿色产品认证。兴化香葱、兴化龙香芋和兴化荷藕获地理标志产品。全市近三年来没有发生农产品安全事故。
4.质量追溯体系全。
开展全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建设,全市蔬菜绿色生产面积达到16.55万亩。重点突出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通过“一册、一卡、一点”制度的建立与落实,规范农药配送,认真落实监督、检查、监管制度,推进“全员、全程”的质量安全管理,近年来未发生一起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除了日常监管外,每月农检站组织蔬菜抽样检测,全年检测样本600-800份,重点检测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安全,得到了省、市检验检疫局的称赞和好评。同时示范、带动了全市农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农资管理的规范化、种植过程的标准化、产品质量的无害化,全市无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5.生产经营机制活。
充分利用兴化香葱优越的农业生产资源,带动周边农户从事脱水香葱种植、生产,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企业获得发展的同时,农民也获得了良好的收益,稳固了已经建立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公司采用与香葱种植户签订蔬菜种植合同的形式,制定保护价,为种植户的利益建立了保障机制。为促进本地区香葱加工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及增收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进行运作,辐射带动1万多户10多亩种植香葱。
三、意见建议落实情况
针对建议城乡结合部发展蔬菜大棚产业的建议,落实情况如下:我局将组织人员对临城街道、昭阳街道、兴东镇、垛田街道进行调研,联合有关乡镇对闲置耕地利用进行规划,一是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率;二是土地流转,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三是种植高附加值的林木花卉等,提高农民的收入。
兴化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