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2)第001号
案由: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议
提案人:黄华新
提案内容:
经济的飞速增长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建设现代城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的综合水平,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城市经济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实体基础设施结合,通过网络技术和IT技术实现智能化,从而解决各个行业面临的“效率、安全、成本、环保”等一系列的问题,已成为各个政府行业关注的重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幅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为此各级政府将智慧城市列为重点战略,在各行业内的尝试信息化应用也在逐步应用起来。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的需要。
存在问题:城市基础信息化水平薄弱。在全市社区、园区、商业街区极少有自己单独的管理系统,部分拥有管理系统的社区、园区、商业街区也只提供基础的安防管理功能,与行业内信息化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这类系统缺少与市级公安、交通等系统的对接,降低了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深度。我市在智慧城市、智慧综治、智慧水务、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智慧文旅等城市基础信息化建设缺少投入,城市基础信息化水平薄弱,急需加强。
建议、办法和要求:
1.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城市生命线”。一是城市道路以及给排水管网、燃气管网、路灯等市政设施要智慧。如道路能够根据干燥度自动启动洒水装置;燃气管道能够探测压力等参数,出现异常时自动关闭并通知维修,以防爆裂。二是网络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要智慧。如建设无线城市,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云计算中心,使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满足人们“即需即供”的需求,像使用水、电一样方便。就是把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纳入城市规划建设范畴。三是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要智慧,如社区、园区、商业体、街区的安防设施支持人脸分析、行为识别、轨迹追踪、高空抛物预警、周界管理等功能,消防设施支持烟感、消防水位、水压、消防栓等智能监测,能源设施支持水表、电表、燃气表、配电设备的远程数据获取与能耗分析,出行设施支持车位引导、人脸门禁、测温防疫等功能,照明使用车库节能灯和公区多功能智慧灯杆。
2.自下而上循序渐进,搭建兴化智慧城市体系: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的通知》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推行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拓展智慧治理场景应用和定制服务,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第一步培养行业,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建设小颗粒度智慧管理平台,积攒智慧行业运营经验。第二步扩展行业,拓展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水务、数字乡村、智慧文旅等多行业数字孪生智慧运营平台,培养相应人才。第三步搭建智慧城市大平台,以前期建设的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水务、数字乡村等多行业数字孪生运营平台的海量数据为基础,搭建兴化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平台,支撑城市综合治理工作。第四步外部接入,接入交通、公安、政务等多方外部数据,打造服务兴化城市运营全方位多层级的完整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平台。
3.开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在智慧社会综治、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数字乡村等领域为城市治理提供自动化无感化服务,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提升响应速度。符合《中共泰州市委办公室泰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兴化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中重点提到的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结合高铁新城建设,发展“智慧城市”相关产业:我市推动实施全市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政策与兴化高铁新城规划相结合,大力发展城市信息化产业,设计智慧社区系统、智慧园区系统、智慧街区系统及配套的安防、消防、能源、门禁、照明等IOT设备,在培养本地企业同时,引进鼓励成熟物联网企业落地加快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以本地特色的智慧城市产业为支撑,结合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在全区范围内建立智慧城市系统体系。辐射周边,对外输出兴化智慧城市物联网相关产业,将企业由兴化推向全国。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办理。
2022年1月9日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01号提案的答复
黄华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中您给我们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我们对您的提案进行了深刻研究,对全市重点部门进行了调研,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结合实际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应用体系构建、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保障体系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步,通过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目前我们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慧城市底座。全市开通4G基站2410座,建成并开通5G基站1039座,基本实现城区、重点乡镇覆盖。启动宽带“双G双提”行动计划,推动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双双迈入千兆时代,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01万个,10G PON端口超过万个。全市、乡镇(街道)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基本完成,城乡有线电视数字化率 100 %。
二是加大信息化项目投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2020年8月,我市出台了《兴化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使用市级财政资金建设的各类信息化项目需要进行统一申报审查和监管,实现全市电子政务项目统一管理。文件出台后共组织专家对42个项目进行评审,涉及总金额约2.64亿元,有效解决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提高我市信息化建设科学化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构建智慧应用体系,升级城市治理格局。近年来,我市加大了智慧应用的推进力度,在各行业内不断尝试应用信息化改造升级,涌现了智慧旅游、智慧照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燃气、智慧停车、数字乡村等亮点项目,逐步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智慧旅游中心融合大数据平台、监控平台、预警平台、舆情监测平台及智慧景区管理平台,除获取全市旅游人数外,实时了解重点旅游景点的客流情况以及周边主要交通干道畅通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市智慧照明监控服务中心于2021年11月建成并正式运行,共完成城市主次干道18505盏路灯的LED节能改造,每年可节省财政电费支出约490余万元,同时提供远程监控调度与数据采集分析功能,实现城市照明设施智能化与信息化管理;智慧燃气平台对全市20个燃气相关站点安装防爆智能监控设备,实现燃气充装作业区域非授权人员入侵实时报警、进场车辆监控管理、燃气充装自动统计、作业视频异地存储等功能;市交通部门建成两客一危企业监管平台、智慧公共交通运营平台、校车调度平台、渣土车监控平台、电子站牌管理平台、充电桩平台、汽车租赁平台,兴货通网络运营中心等7个管理平台和1个运营中心,有效进行运营车辆监管与服务支撑;市卫健委投资3000万元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全市医疗卫生健康信息资源,做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融合,有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我市智慧停车项目依托视频识别技术、地磁感应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结合停车管理系统平台及前端设备,实现对兴化地区路边泊位及封闭式停车场的智慧化管理,大幅提升城市停车的规范性,缓解停车饱和现状。
四是建设数据中心,整合城市数据资源。为实现各部门基础设施共建共用、信息系统整体部署、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业务应用有效协同,我市政务综合云服务平台即将建成,并将各单位已建中心、系统逐步迁移到平台,加快资源整合,便于数据利用,解决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对于已经建成的一些惠民惠企的项目(如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及时在网站和移动终端进行展示和链接,让我市的大数据项目可感知、可触摸。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采纳您的意见建议,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相关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工作,广泛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布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和兴化产业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智慧城市,
为提升我市综合治理能力和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数字动能。
一是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落实以5G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在新建、改扩建公共交通、公共场所、园区、建筑物时,统筹考虑站址部署需求,推动将基站纳入商业楼宇、居民住宅建设规范。推进基站快速部署,深化铁塔、室内分布系统、杆路、管道及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力度,推进5G网络在交通枢纽、大型体育场馆、景点等流量密集区域的深度覆盖。
二是推进市级统一平台建设。推进全市建设本地GIS系统、视频资源能力平台、大数据管理中台等本地基础能力平台和基础公共平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发本地特色应用。
三是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积极主动、科学有序承接广东沿海地区、苏南地区的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规划与高铁新城规划相融合,加快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集聚,对本地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本单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兴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