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2)第286号
案由: 关于提升施耐庵文化园文化品位的建议
提案人: 刘锦钊
提案内容:
去年市委市政府将施耐庵文化园作为市政府十大建设项目之一,一年以来,施耐庵文化园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施耐庵文化园的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这需要政府在顶层上做设计、细节上去历练。其中顶层设计事关重要,它是文化园建设成败与否的核心部分,是行动纲领,也是操作指南。有了顶层设计才能避免走弯路、走老路。顶层设计的关键是要成立一个富有执行力、高效率的团队和专家组,来制定具体方案。为了确保方案精准实施,小组成员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和较强大的专业知识支撑。
施耐庵故里做文化园创建工作,既要体现一般文化园建设的共性,又要突出施耐庵文化和水浒元素双重特征;在个性和共性的融合上需要花时间、花功夫去磨合,力争做成文化旅游精品。
2018年中国水浒学会武汉年会上,我曾就施耐庵文化园建设的一些设想请教了“施耐庵和水浒研究”专家欧阳健教授,并得到了不少的启发。欧阳老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亲临施家桥考证施耐庵生平的专家组成员之一,几乎参与了《施廷佐墓志铭》和《施让地照》出土文物解读和研究的全过程。用他老人家的话说:80年代施耐庵研究和水浒热再度兴起,可以说就是从这两块看似平常的墓砖发现开始的。欧阳教授虽然不是兴化人,但对兴化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和任祖镛、莫其康、黄俶成等许多乡贤一样,是主张“施耐庵兴化说”的殿军人物。我是2016年开始深度参与施耐庵文化园建设的,作为中国水浒学会理事,我有机会就文化园的打造向这些专家学者请教,受益匪浅。2020年秋,中国水浒学会石麟会长和原会长张虹女士利用来兴化参会的机会,专程来施耐庵文化园,对我镇文化园建设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希望能把施耐庵文化园建成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
建议、办法和要求:
1.充分准备墓园材料,申请泰州文保单位
《施让地照》和《施廷佐墓志铭》是目前《水浒》作者施耐庵研究绝对绕不过去的两座“高峰”。翻开近四十年的“施学”研究,绝对避不开这两块看似普通的墓砖。用一位资深学者的话说,八十年代的水浒热就是从这两块磨砖的解读开始的。这方面打造应该多向本地专家请教,如莫其康、任祖镛、陈麟德、潘仁奇等诸位乡贤。他们对家乡的文化建设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时他们精深的专业素养可以在文化园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墓园文化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施让墓和施廷佐墓还需要进一步保护和提档。尤其是施廷佐墓,墓碑的题写还保留错误。其应该写成“施廷佐墓”,而不是“施廷佐墓遗址”。原先的墓碑题写也非常草率,稍加改变就有不一样的效果。我建议两墓需要增加相关的文字介绍,介绍墓志的发现情况和研究价值。介绍文字要让专家看得明白,游客看得有趣。花钱不多,却意义非凡。
3.将美丽乡村和文化园联袂打造
2018年我曾深度参与施家桥村美丽乡村的申报工作,对施家桥的田园风貌较为了解。最后成功的评价有好几点。其中说到,该村作为自然村落,原始地貌特别是河流保存较好。为了配合好局域旅游,展示乡村古朴风貌,体现田舍村落的农耕文化,我建议在村庄河畔周边多种植当地的原始树种,如苦楝子(楝)、老榆树、桑树、本槐、刺槐等这些六七十年代家前屋后、路旁河边常见的树种。像桑树,本是农耕文明最典型的树种。所谓农桑文化的核心,即农耕和蚕桑。正是因为这些树的不成型,所以显得富有天然趣味、凸显古朴生机。古朴才是田园特色的核心。现在有不少申办的村庄,种上很多城市绿化风景树。这些树整齐划一,属于人造风景,种在乡村不但不能给特色田园加分,反而破坏了美丽乡村的原始和谐。
4.打造芦荡古村
芦苇荡是施耐庵写水浒的重要环境背景。尽快组织专家组成员对施家桥的原始村落进行回忆、整理和抢救性保护,特别是施家桥沿袭至今的两大地名—南荡和北荡。其中北荡最东首的一块原始芦苇荡“滩址”(音)一直保留至上世纪70年代。可以想象,元末明初的施家桥有着广阔的芦苇荡水域,那可能就是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八百里梁山水泊。可依托施家桥村现有的南大河、北大河进行局部拓宽改造,甚至还原“滩址”(音),然后种植芦苇等水上植物,以尽量还原其历史地貌—芦荡古村。
5.适度引进高质量的书画展、邮展等,国学馆定期举办国学讲堂,扩大文旅影响力
目前砚台地的打造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影响力还有待扩展。著名书法家、乡贤朱天曙教授牵头在施家桥成立施耐庵书画院,由他邀请本市书画名家参与。另外,有关施耐庵研究和传说的内容很多,水浒人物家喻户晓,融入水浒元素,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书画家来举行笔会和交流,可以积累墨宝、激发原创活力,更可以推进文旅影响,从而策应文化园和美丽乡村深度构建。国学馆和民宿的建成,完全有条件定期举办国学讲堂。镇政府和文旅公司可以积极与教育局合作,将这里打造成兴化教师国学培训基地,以此策应教育部提倡的“国学进校园”的号召。
6.深化兴化文旅公司和镇村两级融合,形成合力
虽然目前兴化文旅公司深度接管文化园建设事宜,但涉及到文旅公司、镇政府和施家桥村三方面问题。因为文化园地处在施家桥的核心部位,周边都是村民房屋,许多事情需要村委会协调,所以有必要分清主次,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相互扯皮,推卸责任。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建议交市文旅公司办理。
2022年1月 9日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86号提案的答复
刘锦钊委员: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施耐庵文化园的关心与支持,对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施耐庵文化园文化品位的建议”已收悉,对于您所提出的建议,我公司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答复如下:
施耐庵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新垛集镇东侧的施家桥村,1982年,被认定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园区占地近100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园内建有游客服务区、文史展览馆、施耐庵墓、墨香斋书画室等设施和景点。2015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年,新垛镇启动“水浒摇篮 人文施桥”项目的概念设计,规划面积120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3600亩,目前已基本建成文化园、砚台地、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四个板块。现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施耐庵文化园已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以施耐庵墓为依托的“施耐庵陵园”是江苏省政府1957年批准的江苏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省政府再次确认为江苏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墓园文化进一步提档升级。文化园已向相关专业人士请教,墓碑问题待与专家及施族后裔商榷后再行解决。
三、发挥特色田园乡村优势。依托施家桥的独特地理环境,力求还原本地古朴风貌,目前根据文化园整体规划方案,对周边绿化进行设计打造。此外,芦荡古村的打造也将纳入文化园整体规划中。
四、进一步挖掘弘扬施耐庵文化和水浒文化。景区在2021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南京彩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砚台地打造国学游学经营项目,景区内部新增书画陈列室,可为各类书画展览提供场所。利用两年一度的施耐庵文学节和施耐庵文学奖的评比,进一步宣传施耐庵文化和水浒文化。不定期开展国学进校园活动,邀请知名学者与各中小学一道,进行水浒文化交流。
五、强化与镇村协商沟通。紧紧围绕打造精品施耐庵文化园工作,积极会同相关镇村部门,开展“面对面”协商座谈,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提高办理质效。
下一步,文旅公司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施耐庵文化园进行提升打造:
一是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以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景区为目标,大力整合水浒文化旅游资源,高标准编制施耐庵文旅项目旅游规划。
二是以施耐庵文化园为中心,逐步辐射带动周边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推进研学旅游的发展。
三是通过上争资金、社会资本投资等多种途径解决资金问题。
再次感谢您对施耐庵文化园的关心与支持,一有新的进展,我们将及时与委员汇报。
兴化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022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