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2022)第193号——关于“兴化大闸蟹”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22-09-27 09:54 来源: 兴化市政协 浏览次数: 作者: 兴化市政协委员会 字号:[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2)第193号

 

案由:关于“兴化大闸蟹”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                                                  

提案人: 董佳贝  

提案内容:

近年来,兴化推动河蟹产业化发展,拓展河蟹产业市场空间,带动了流通、加工、服务等相关系列产业,拉动了房产、汽车、金融等产业,繁荣了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和城镇建设,兴化河蟹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和百姓的民生产业。目前全市河蟹养殖面积80万亩,产量6.8万吨,线上线下产值实现160亿元,全国每八只生态大闸蟹就有一只来自兴化,河蟹养殖业已成为兴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兴化大闸蟹”获得集体商标使用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权,成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入选江苏省级农产品品牌目录名单。2020年,兴化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创新农产品品牌建设运营机制,化繁为简,单点突破,以“兴化大闸蟹”品牌建设为重点“赋能”,举行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推动兴化大闸蟹精品化、品牌化发展。同时河蟹产业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1.河蟹养殖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水草、养殖尾水直排至附近河流的现场时有发生;2.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在养殖生产过程使用不合格药品、投入品饲料来源不明等问题,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3.大闸蟹销售市场混乱。销售环节规格不统一,出现以小冲大和以次冲好的现象。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对兴化大闸蟹品牌有着负面影响,解决刻不容缓。

建议、办法和要求:

1.加强对养殖户环保意识的培训宣传,禁止水草直接排放附近河流,积极探索以原位修复为主、异位修复为辅的生态养殖模式,努力实现养殖尾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以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信息化为方向,以示范养殖基地建设为抓手,政府积极抓好组织引导,教会 “怎么养”、规范“随意养”、 叫停“胡乱养”,以规范整顿的新成效实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水产养殖药品明白纸,对水产养殖用药进行规范引导,指导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用药减量技术、处方药制度,做到少用药不用药。将更多的养殖户纳入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从生产环境、品种选择、技术管理、收获贮藏、加工包装、平台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全程可管控可溯源。

3.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行业守信经营“红黑榜”,坚决杜绝以小充大、以次充好乱象,让经营诚实守信的人得到好处,让损害品牌形象的人付出代价,进一步叫响“足斤足两足够肥”口号,让“兴化大闸蟹”的品牌形象熠熠生辉。做到发展品牌、运用品牌、推介品牌、保护品牌,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多元化营销的“兴化大闸蟹”品牌发展新格局,让好地好水好产品转化为农民的“聚宝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兴化大闸蟹全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建议交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场监管局会办。

2022年1月11日

 

 

 

 

 

 

 

 

 

 

 

 

 

 

 

 

 

 

 

 

 

关于市政协十四一次会议第193号提案的答复

 

董佳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兴化大闸蟹”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编号〔2022〕第193号)已收悉,感谢您对“兴化大闸蟹”品牌建设工作的关心,现对您所提出的建议回复如下:

正如您建议中所述,近年来,为推动兴化河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我市重心打造“兴化大闸蟹”品牌建设工作,兴化河蟹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和百姓的民生产业。目前全市河蟹养殖面积80万亩,产量6.8万吨,线上线下产值实现160亿元,全国每八只生态大闸蟹就有一只来自兴化,河蟹养殖业已成为兴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河蟹产业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针对您提案中的问题我局将作如下努力:

1.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协作,邀请专家到实地开展调研,针对我市养殖类型和模式,制定养殖尾水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操作规程,发放到乡镇进行宣传推广。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促使养殖户科学养殖、生态养殖,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和饵料,在关键节点针对养殖户开展尾水和废弃物处理技术培训。严格落实水草排放、清塘药塘及尾水排放管控。参照“双禁”模式,落实网格化管控措施,实现监管全覆盖。

2.根据《关于实施十万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通知》(苏委农发〔20214)文件要求和泰州市入网规模主体6000家的目标任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主体(包括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散户等)入网主体信息采集工作。同时将水产品规模生产主体纳入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管理,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实现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随车附带合格证上市。将开具并出具达标合格证纳入日常巡查检查内容,严厉查处虚假开证、冒用他人名义开证等行为,将达标合格证的真实性纳入信用管理体系,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745家规模水产品生产主体入网,巡查覆盖率100%,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012号》、签定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2万余份。

3.为切实维护兴化大闸蟹品牌形象,我局联合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农产品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治,管控市场不良经营行为和交易方法,推进兴化大闸蟹市场规范运营。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线上对阿里巴巴、天猫、抖音、拼多多等平台重点开展品牌监测,要求其下架相关涉嫌侵权产品、断开产品链接;线下核查经营主体是否存在涉嫌侵权行为,采取协商解决、平台诉讼、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司法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分别在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靖江市人民法院、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4起侵害“兴化大闸蟹”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提起商标侵权之诉,要求停止侵权并同时赔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保障兴化大闸蟹全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

 

兴化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28日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政协兴化市委员会 承办单位:政协兴化市委员会办公室 苏ICP备05003993号

联系电话:0523-83231283   电子邮箱:xhzx323128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