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2023)第056号——尽快落实置换兴化市天主教房屋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3-10-20 14:41 来源: 兴化市政协办 浏览次数: 作者: 兴化市政协办信息员 字号:[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3)第 056号

 

案由:     尽快落实置换兴化市天主教房屋的提案                                   

提案人: 祝爱 联系电话: 13952607997  组别: 民族宗教          

第一附议人       第二附议人        第三附议人        

集体提案         召集人: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提案内容:

根据兴化市档案馆1952年1月13日资料记载:

兴化天主堂,地址位于兴化小南门,占地四亩。由大、小教堂、神父、修女工作、生活场所及教堂开办的教会学校向为小学(原新生小学前身)、诊所组成(见附件一)。

根据兴化市兴化天主教档案资料记载:

  “大跃进”中,兴化天主堂将上述房屋交政府继续办学,政府将教会学校“向为小学”更名为“新生小学”;其余房屋交给当时的昭阳镇人民政府作为办公场所。据相关史料记载,兴化天主堂当时拥有80余间房屋及大小院落。

   1980年7月16日国发188号文件出台,该文件明确将宗教团体房屋的产权全部退给宗教团体,1992年,政府仅将兴化天主堂圣堂7间、平房2间的产权先行落实政策,归还天主教。尽管 [84]宗发字310号再次明确:“文化大革命”期间占用的寺观教堂及其附属房屋,不论其是否已办转交手续,应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一律退还宗教团体。但此时的兴化天主教依然做到牺牲小我、顾全力为地方政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没有跟风采取直接通过法律途径收回上述房屋的做法(但政协委员连续坚持提案,教会没有放弃这一权利主张)

    2004年兴化旧城改造,兴化天主教继续积极配合政府拆迁工作,听从政府安排,同意过渡房屋安置在国有资产大楼内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江苏省天主教南京教区(甲方)中共兴化市线(乙方)达成《关于兴化市天主教教堂的置换协议》决定对天主教堂实施拆迁,乙方将国有资产位于兴化市建设路一幢办公楼二层(约250平方米)置换给甲方过渡,同时约定若因城市规划改造须要拆迁,新址土地使用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并不得以拆迁补偿的方式进行,具体操作由乙方负责协调。

    拆迁置换后的天主教教堂(原物价局二楼),内部与机关、部门在一处,给各方带来不便,出现相互干扰,可以想象机关部门工作时段,教堂弥撒活动的钟声、讲道声、歌声此起彼伏,势必影响机关部门的日常工作,长此以往相互间必然出现不和谐;外部与兴化市第一实验小学紧紧相邻......。

    原兴化天主教堂当时80余间房的院落其间建筑风格别致、树木葱笼、花草丛生、景宜人院内有水井三处房屋中家具用物齐全该院两处出口前门是东大门给原新生小学使用进出大后门为南大门昭阳镇机关驻地的进出大门。原兴化天主教地处兴化市中心,东有道教东岳庙;西有佛教城隍庙,三个宗教场所成三角形,目前两宗教场所保存完好。1986年10月兴化县人民政府曾公布天主堂”为兴化县文物保护单位。兴化天主教将上述房地产供给昭阳镇政府机关办公使用,将教会开办的向为小学无偿交给政府。

   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民族宗教策进一步落实,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指引,兴化天主教本着爱国爱教的理念,结合全国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做法,将宗教场所与旅游业天然结合的趋势,为大力跟进兴化旅游业、招商引资、对外交流的步伐,提请政府置换现有的位于兴化市建设路115号一幢办公楼二层的房屋,兴化天主教必将以此为契机,为兴化的经济建设、人文建设、统一战线,继续发挥一己之力,积极融入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履行社会责任,为兴化祈福。

附件一兴化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整改通知书

附件二调查取得的兴化市档案馆资料

附件三调取兴化市天主教档案资料

附件四兴化天主堂的简史:

    清朝宣统年间(1909-1911),天主教进入兴化。罗马公教上海教区首先派法籍梁神到兴化传教。梁神系华名称呼。梁神于清末到兴化后,兴化城外下甸村,购买当地农民五间平房作为教堂传福音,几年后操劳生病后的梁神父,没有回国治病而是坚持在兴化传教,不治病故安葬在下甸教堂西边大院子里立有法文牌坊,铸铁门,门上立有神灯,镌有法文字母。墓道正中立有一座背生双翅的天神雕像,天神像后即为梁神方形墓廓。墓区四周匡以围墙,称为圣墓。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每逢清明及忌日,天主教徒都往圣墓祭扫,奉献鲜花。

    1923年,由法籍蓬士宾神接替教务。

    1929年,蓬士宾奉调回沪,接替蓬士宾的是一位中国籍的司铎、无锡人李维光。李维光系教名,本名李炳麟。李维光到兴化后即购下毓秀里的一大片民宅。1931年,兴化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运河五坝齐放,兴化全境陆沉。兴化天主堂参加救灾赈济,此后在大垛、荻垛、合塔等处设立分堂,受洗灾民近千人。1932年洪水退后,李维光便于毓秀里建成了兴化天主教堂(兴化市档案馆1952年1月13日资料记载:地址位于兴化小南门,占地四亩)。

    天主教堂面东,正对县桥南的中正街。迎街为一堵铸铁大门,上面镌有法文。两扇铁门之上为一拱形铸铁门牌,上悬神灯,镌有法、中两国文字,中文为向为小学

    穿过铁门,是一道东西向的长长的甬道,甬道西尽头是一处院落。院落西,高大的水门汀台阶上是一堵高达40米的钟楼,上悬巨大铜钟,钟鸣时,声闻远近。钟楼顶上是一柄硕大的铸铁十字架。钟楼底层四柱昂立,西侧便是礼堂大门。礼堂很大,可容纳五百人做弥撒。礼堂最西侧为圣坛和讲台。

    礼堂外西、南、北都建有其它用房和花园,遍植花木、蔬菜水果,尤以无花果最为稀罕,番茄、土豆等蔬菜水果从那时起引入兴化

    向为小学是教堂所设的教会学校,位于大门内通道以北。最北边为建于阳台之上的教学楼,上下两层,教室宽敞,通风采光条件在当时的兴化堪称一流。大楼东西两侧都设宽大的扶手楼梯。楼下往南是阔大的操场,植有成排的洋槐,树下设有石凳。操场边沿建有其它用房,后曾于操场东北部开设对外大门,门外刚好是明代宰相高谷的益恭坊。向为小学是一所教会学校,免费招收学。开设普通课程外,增设神学。学校除由神职人员任教外,还聘请有资历的当地老师如金煜等任教,神学课则由神(司铎)主讲,主要讲解《新约》、《旧约》及教诵白话经文,参加礼拜、弥撒等宗教活动。

    天主教堂建成不久,李维光被调至南京教区。其后则由曹崇德、朱载泽、高神(美籍)、徐文楠先后担任司铎,建国前夕为徐宗江,徐宗江为上海徐汇区人,为明代徐光启后裔。徐光启是明代科学家,也是我国最早加入天主教的教徒之一。

1947年,兴化天主教改属海州教区,兴化为总堂门,泰州属之。

    2008年以后,兴化天主教恢复正常教务活动,新设教堂,并经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713212813461203**A,位于建设路(原物价局二楼),由国有资产过渡安置,圣坛设有耶稣像、若瑟、圣母像及篆刻历史的物品。目前教友多为祖辈信奉后人,隶属海门教区。                                                                                                                           

建议、办法和要求:

    由兴化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住所地:兴化市金融大厦)尽快无偿落实置换,以消除迫在眉睫的安全隐患。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建议交市财政局办理。

 

2023年1月1日      

 

 

 

 

 

 

附件: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答复

 

祝爱委员:

您好!非常感谢您对兴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第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56号提案,现答复如下:  

2022年市国资办就房屋置换处所开展摸排。市财政局已向市政府就房屋置换事项提交建议,主要内容为:一是兴化市天主教先将位于兴化市建设路115号(原物价局二楼)用房交市城投公司,市城投公司再将其建设的三水家园公建房15幢西侧第二间约47m2门面房和四层约490 m2办公用房置换给兴化市天主教,超出兴化市建设路115号面积,按成本价与兴化市天主教结算。二是条件允许情况下,昭阳街道在城市周边提供面积约1500 m2的用房,仍按原协议调剂安排。到时,兴化市天主教交还城投公司置换的三水家园房屋,并由城投公司退超出面积购置款项。目前待三水家园办证后尽快落实,呈市政府审批。

再次感谢您对兴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支持!

 

               兴化市财政局

                  202343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政协兴化市委员会 承办单位:政协兴化市委员会办公室 苏ICP备05003993号

联系电话:0523-83231283   电子邮箱:xhzx323128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