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3)第249号
案由: 守住圩堤促振兴——谈“兴化大闸蟹”的长远发展
提案人: 董佳贝 联系电话: 13914488666 组别: 经济组
第一附议人: 第二附议人: 第三附议人:
集体提案: 召集人: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兴化市丹桂园25号
提案内容:
2022年是兴化大闸蟹螃蟹养殖和消费极其困难的一年,因高温持续时间较长,螃蟹产量较以往持续下降。薄产之下,消费市场同样“遇冷”、销量“走不动”。消费端客户的减少、原来从不还价的客户也开始挑剔价格,经销商们明显感觉到整体消费力下降了。就兴化市大闸蟹行情来看,大部分蟹农还是靠交易市场流通,并没有更多的流通渠道,但兴化的河蟹存塘量仍然很大,蟹农从业者压力倍增。
建议、办法和要求:
据调研数据显示,兴化大闸蟹年产量约6.7万吨,产值约44.5亿元,全国每8只生态大闸蟹就有1只来自兴化,全市有30万人从事与兴化大闸蟹相关的行业。大闸蟹产业的发展对民生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和擦亮区域公用品牌名片的助推作用与当前现代化发展大趋势相吻合。近几年,兴化市政府不断打响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了不同渠道、多层次的广告投放,品牌信息的热度不断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刷出高点。随着国内外“兴化大闸蟹”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政府可以加大存量水域资源的开发力度,归并接近到期的零散小蟹塘,招引一些品牌企业来兴化打造高标准养殖化的“精养”模式,变“小塘”为“大塘”,打造示范基地。大闸蟹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营销品牌化的新路径,知名企业的引进势必可以拓宽传统的销售渠道,其市场影响力的辐射带动也势必可以助推“兴化大闸蟹”拥有更为广阔的销售前景。
打造高标准养殖的同时,政府可以加强兴化大闸蟹健康生态养殖环境的对外展示,吸引国内外的客商到兴化来考察,进而延伸拓展销售渠道。苏州的大闸蟹销售之所以在全国“拔得头筹”,除了市场管理,很大原因来自于政府宣传的早,宣传的广,宣传的有力。兴化是全国最大的大闸蟹产区,是“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我们应该更好的发挥富民产业优势,加大海内外宣传推介;以工业化思维发展螃蟹养殖,吸引优质品牌企业在兴化落地开花,提升“兴化大闸蟹”总体养殖水平,让高标准的规模化养殖在兴化大闸蟹行业中集群领航,为“圩堤”振兴再添动能。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建议交农业农村局办理。
2023年1月3日
附件: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49号提案的答复
董佳贝委员:
您好!
您《守住圩堤促振兴——谈“兴化大闸蟹”的长远发展》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兴化大闸蟹产业发展的关心!
兴化特色在“农”,优势在“水”,河蟹产业是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张靓丽的名片,2022全市河蟹养殖面积63万亩、年产量达6.19万吨,现价产值41.44亿元,是兴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近年来随着全国河蟹养殖产区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消费市场同样“遇冷”,推进河蟹标准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推动大闸蟹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一、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围绕稳步提升池塘养殖产能,尾水排放稳定达标,水产品有效供给,渔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的目标,加快推进全市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清淤浚深、固基护坡等池塘改造工程,优化完善进、排水系统,采用生态护坡、网片护坡等形式,改善池塘养殖条件。以池塘标准化改造原位修复模式为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异位修复示范基地。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改造池塘9.2万亩,建设板桥故里河蟹出口基地、安丰镇安东村生态大闸蟹产业示范园、昌荣生态河蟹养殖示范园等一批河蟹产业示范基地。
二、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加大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力度,引导水产养殖生产单位调优养殖品种结构,加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用药减量等培训宣传力度,年培训人员达1000人次以上,印发各类宣传材料超2万份,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主体创建国家级生态和健康养殖示范区。
三、加强兴化大闸蟹牌品推广。通过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农业展会以及农业展馆、地方特色馆等场所宣传推介,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兴化大闸蟹,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22年举办兴化大闸蟹开捕节活动;市政府参加了第十二届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工商峰会,专题举办了兴化大闸蟹品鉴推介活动。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抓好河蟹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营销品牌化发展,加大绿色健康养殖培训宣传力度,加强“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促进兴化大闸蟹产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兴化大闸蟹产业发展的宝贵建议!
兴化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