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3)第251号
案由:关于规范螃蟹养殖的建议
提案人:刘晓琴 联系电话:13601479309 组别:农业农村组
第一附议人: 第二附议人: 第三附议人:
集体提案: 召集人: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提案内容:
随着兴化市大闸蟹行业的不断发展,螃蟹养殖也成为兴化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同时螃蟹养殖收入也成为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近年来由于养殖方式落后,养殖户过度追求眼前经济效益,导致养殖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一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据农业部门监测数据显示,蟹塘养殖水体中的总氮以及总磷的含量已经达到了富营养化的标准,但是池塘中含有的有效磷却比较的缺乏。主要原因是由于磷在酸性值为7.5-8.5之间的池塘水质中,自身的溶解度比较低,非常容易被淤泥吸附以及重金属所反应。另一方面,在蟹塘养殖池塘中,使用较高氮含量的有机肥,而含磷的有机肥比较少使用,并且在螃蟹饲料中的氮含量更高。所以,造成了严重的氮失衡环境问题。二是物理源污染。由于打捞、捕捉蟹塘养殖物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机械设备参与到工作之中,如在捕鱼的过程中,会乘坐船只进入水域参与捕鱼的工作,这一过程中,如果船只发生燃油泄露,便会对该水域造成污染,影响整片水域的质量。三是投放物污染。对于蟹塘养殖,需要定期对养殖物投放饲料,一旦所投放的食物不是绿色产品,那么便会对水域造成污染。蟹塘养殖中,不仅要投放饲料,还有大量的改良剂,但这对于高密度的蟹塘养殖来说,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投放品出现大量的剩余,导致水环境发生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建议、办法和要求:
一是合理规划蟹塘养殖区域。对于蟹塘养殖的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其监督的力度,提高区域水分析的技术,做出准确的环境分析,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规划蟹塘养殖区域,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隐患。二是发展循环水养殖。循环水养殖主要的原理是将养殖的废水排放到人工修建的湿地里,经过湿地的净化,然后再将净化的水体引入到养殖池塘,这样一来,就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由于蟹塘养殖也会对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水的净化、循环利用也将成为降低污染的方式之一。三是培养专业的蟹塘养殖人员。通过政府开办专业的蟹塘养殖培训班,鼓励养殖人员进行专业的学习,提高蟹塘养殖人员对养殖技术的掌握,更能加强养殖人员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降低蟹塘养殖的污染。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建议交市农业农村局办理。
2023年1月1日
附件: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51号提案的答复
刘晓琴委员:
您好!
您《关于规范螃蟹养殖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兴化河蟹产业发展的关心!
兴化特色在“农”,优势在“水”,河蟹产业是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张靓丽的名片,2022全市河蟹养殖面积63万亩、年产量达6.19万吨,现价产值41.44亿元,是兴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随着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推进河蟹产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我局当前重点工作。
一、落实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8年市政府出台《兴化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禁养区内严禁新增水产养殖行为,有序推进现有水产养殖退出,限养区和养殖区内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标准化养殖技术,减少水产养殖尾水等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同时,2019年市政府制定了《兴化市生产力发展与布局规划2020-2035》,要求按照“空间集聚、园区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要素集成”原则进行产业调整,划定了河蟹生态养殖区。
二、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围绕稳步提升池塘养殖产能,尾水排放稳定达标,水产品有效供给,渔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的目标,加快推进全市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清淤浚深、固基护坡等池塘改造工程,优化完善进、排水系统,采用生态护坡、网片护坡等形式,改善池塘养殖条件。以池塘标准化改造原位修复模式为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异位修复示范基地。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改造池塘9.2万亩,其中,尾水异位修复治理试点面积2.48万亩,建设板桥故里公司基地、安丰安东大闸蟹生态园、昌荣秦湾生态园等一批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试点。
三、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加大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力度,引导水产养殖生产单位调优养殖品种结构,加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用药减量等培训宣传力度,每年开展规范用药、养殖尾水排放等培训,年培训人员达3万人次以上,印发各类宣传材料超2万份,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主体创建国家级生态和健康养殖示范区。
下一步,我局将严格落实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管理,深入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切实加强河蟹养殖污染管控,促进我市河蟹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兴化河蟹产业发展的宝贵建议!
兴化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