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4)第001号
案由:关于村干部管理工作的建议
提案人:李萍 联系电话:17621400984组别:文艺新闻组
第一附议人: 第二附议人: 第三附议人:
集体提案: 召集人: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沙沟供电所
提案内容:
村干部是农村基层组织中具有较大权利和责任的人员,作为村庄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村干部不仅要积极的参与乡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等重大工作,更要关注为民服务和惠民好政策的实施。然而,乡村人口外流。大部分年轻人认为乡村条件差、不利于工作和挣钱,导致年轻人外流,不愿返乡,村内事务多人少,竞争乏力导致村级班子成员得过且过。在日常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村干部存在着一些工作不足。
1.村干部储备力量不足。村级党员干部呈现老年化,村后备力量孱弱,部分村干部后续乏力,缺少接班人。
2.村干部综合能力较弱。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强,少数村干部还出现不作为现象,在工作中进取心不强,责任意识差,工作不求精细,只求过得去,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村内工作质量、效率低下;
3.基层干部结构不合理。有些干部看似学历不低,但能力不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目前在职干部提升学历大部分通过函授或电大等方式,实际自身就真正只参加了一次报名和一次毕业考,过于形式化、学历对不上能力,没有真正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4.缺少奖惩机制。村干部每月拿着固定工作,缺少工作动力和挑战,只要求做好上级安排的工作,从不思考如何带领村民致富,为村民谋求更好的生活。
建议、办法和要求:
1.高标准选好后备干部。乡党委根据调查摸底,了解各村所需后备干部情况,明确村级后备干部应具备的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基层工作,自愿从事农村工作,遵纪守法,有较好的 为人处世交际能力。市场经济意识较强,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功底,身体健康。
2.加强村干部的业务技能学习引导和培养。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业务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各项工作的需要。
3.学习培训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但有一定的村级工作经验的村干部。在职干部采用系统培训和短期轮训,或送到各类大中专院校深造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
4.实行奖惩机制,提高村干部工作动力和挑战。重点优秀人才优先培养。要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在一定岗位上压担子,多锻炼。积极引导他们投身各种工作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强技能,增长才干。
审查意见:
请市委组织部研究办理。
2024年1月10日
附件: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01号提案的答复
李 萍委员:
你好!“关于村干部管理工作的建议”已转交我部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新时代“品质党建”建设行动,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群众信得过的村干部队伍。一是拓宽“选”的渠道。实施乡村振兴青年人才“三个一批”行动方案,公开选聘党政青年人才(乡村振兴岗)8名、“乡村振兴青年人才”508人,定向委培“定制村干”98名,选派“第一书记”30人。二是丰富“育”的途径。纵深推进村(社区)干部提质强能培训计划,分类开展村干部、兴村青雁能力大比武,自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以来,已累计开展5次学历提升行动,1090名村(社区)干部参加。三是完善“管”的机制。逐村制定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构建“村书记全市大统考、村干部乡镇排座次”考核机制,严格执行事前沟通和职数预审制度,全面清退60周岁以上村(社区)干部。四是创新“用”的举措。有力推动优秀村(社区)人才进入镇街、村居领导班子,开展“兴村青雁”大比武系列活动,选拔105名村(社区)后备人才进入村(社区)班子。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机制,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在选优配强方面,推行名村、名书记“双名”培育活动,联动培养选拔特色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分批选派市级机关年轻干部、“退二线”干部等人员到软弱涣散村和特色田园乡村挂职,确保“领头雁”作用充分发挥。建立村(社区)“两委”班子“动态管理、缺职即配、末位淘汰”制度,动员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新鲜血液”回乡发展,统筹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人员选进“两委”班子,推动班子队伍结构整体优化。二是在培育赋能方面。全面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不断加强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村(社区)干部“专升本”“高升专”学历提升应报尽报,确保2025年底实现大专学历“全覆盖”。深入实施村干部提质强能培训计划,采取“交流+锻炼”相融合的方式,适时开展头雁讲坛、跨村(社区)轮岗等活动,持续提升村干部致富带富、引领发展的能力。三是在严管厚爱方面。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考核评价、监督管理、激励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村干部管理考核、教育培养、待遇保障;建立村(社区)干部刚性退出机制,持续推动村干部聚焦主责主业、实干担当作为。
中共兴化市委组织部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