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4)第004号
案由: 关于加强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 朱可涵 联系电话: 18861069606 组别: 群众组
第一附议人: 第二附议人: 第三附议人:
集体提案: 召集人: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临城街道团工委
提案内容:
青年兴则城市兴,青年强则城市强。当前,国内“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城市面貌重塑、城市品牌打造,抢占未来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在住房安居、就业创业、养老育幼、社会融入、生活品质等领域,不断推出服务青年发展的政策举措,吸引青年、留住青年、助力青年发展,取得了很好效果。我市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但对比先进城市,我们在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精准落实和发展质量上仍存在差距。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吸引更多外来人口融入兴化、书写梦想、成就事业。
建议、办法和要求:
一、强化顶层设计。要尽快成立高层级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高质量编制青年发展专项规划,组建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形成规划引领、政策支持、专班推进、督导考核于一体的推进机制。要围绕青年发展所需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体现青春元素、照顾青年特点,打造富有青年特色的兴化名片。要加强与相关规划衔接协同,加大对青年创新、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保障支持。要制定符合兴化气质与青年品味的城市形象品牌,塑造“开放、包容、创新、成长”青年发展型城市品格。
二、广开门路引进人才。实行灵活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有针对性地引进现代农业管理、环境治理、电商运营、新媒体推广等方面优秀人才。柔性引进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高层次人才,通过兼职咨询、专家讲学、短期聘用、人才租赁、项目合作等形式开展服务。加大“大学生计划”“三支一扶”“能人返乡创业”、定向招聘力度,引导在外高校毕业生返乡工作创业。加强与在外人士感情联络和信息沟通,大力宣传推介家乡发展情况、投资环境,鼓励在外乡贤回家乡投资兴业,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充分挖掘、培育好现有人才,按照人才专业、发展意愿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全产业链培训。结合招商引资,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打造培训基地,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培训。与高校、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
三、优化发展环境。要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为进城务工青年随迁子女入学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高校对接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深化产学融合发展。要围绕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等,为青年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机会。要构建和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租购补一体化”青年住房保障体系,降低青年生活成本。要大力扶持婴幼儿照护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缓解青年育幼养老压力。要大力建设文化体育公共场馆等并拓展使用范围,支持专业力量对青年提供身心健康指导服务。
审查意见:
请市委组织部研究办理。
2024年1月9 日
附件: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04号提案的答复
朱可涵委员:
您好!您在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于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兴化市紧紧围绕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将贴心服务、暖心举措贯穿青年人才“引育留”全过程,致力擦亮“青兴为你”青年人才品牌。
一是拓宽引才路径。畅通校地交流渠道,在知名高校举办“泰州日”活动,系列开展城市推介、产才对接、校园招聘等活动。开设“引才专线”,分领域组织教育卫生、主导产业、政府机构等单位(企业)赴对口院校,开展校园直招,现场面试、当场签约。打通校企供需壁垒,健全重大项目用工引才对接沟通机制,组织开展“入企探岗”、“云”端送岗、“直播带岗”等活动,联合重点企业设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253家、就业见习基地67家。实施“兴有所动”名校师生来兴实践计划,依托“四季花海”主题探寻4条产业惠才线,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兴创新创业。
二是提升育才质态。举办“泰有引力 才赢未来”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择优纳入泰州“双创”评审,同时配套场地免租、薪酬补贴、金融授信等服务。设立“兴化市青年科技奖”,定期评选10名在自主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的青年人才,给予政策奖励和荣誉表彰,在各类人才计划、荣誉评选中设立“青年比例下限”,给予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全方面支持。鼓励各行业领域青年人才发展,实施教育卫生领域“订单式”培养计划,举办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等,支持青年人才梯队建设。
三是涵养留才生态。大力推进青年人才来兴集聚,提级青年人才政策补贴标准。打造“市区—园区—社区”三级安居保障体系,建成泰州地区标志性青年人才综合集聚社区,集成生活休闲、工作学习、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设立市级“青年人才之家”,上线“板桥英才”小程序,聚焦青年人才需求组建8类活动社群,定期开展联谊交友、音乐游戏、志愿活动等。聚焦青年人才服务“关键小事”,在子女教育、就医体检、异地团聚等事项开设绿色通道,让青年人才心悦兴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研了解青年人才群体所需所盼,完善机制体制改革、强化载体平台建设、做优人才服务保障,重点夯实青年人才发展基础、不断提升青年人才进步环境,为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贡献青春和人才力量。
兴化市委组织部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