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0)第237号
案由: 加强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的保护
提案人:王一盛
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作为一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勤劳的劳动人民在长期适应、改造环境过程中所形成的智慧结晶,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垛田区域主要种植香葱、芋头、油菜、生姜、韭菜以及瓜果等作物,产量高,市场价格比较稳定。
通过不断清理河底淤泥,疏通河道而形成的垛田,既能防范洪涝灾害,又可以促进水上交通的发展。由于垛田是由河泥堆积而成的,具有较好的肥力。每年农民通过罱河泥来增加土壤肥力,既可以促进庄稼生长,又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减少农业污染源,同时还能保持河道清洁。目前,兴化垛田主要分布在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沙沟、林湖等乡(镇)。
兴化垛田这一农业系统的形成本身就是依靠广大农民在长期劳作中对沼泽地的改造,种地本身就是对垛田的一种保护。在垛田,有一种罱泥活动,将河底淤泥水草打捞起来放置在垛田上,这是垛田地区劳动人民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通过调查发现,罱泥活动至少具有四重效益:一则可以增加垛田肥力,提高作物产出;二则可以维护垛田的形态,使垛田始终高于水面;三则可以疏通河道,方便交通,也有利于雨季泄洪;四则通过清理河底淤泥,保证水质,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村民种地的收入比不上外出务工的收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随着劳动力的不断流失,村庄空心化现象愈加明显,年轻劳动力外出、老年人留守村庄种田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村庄人少地多,很多垛田成为荒田,无人利用。仅仅依靠村里的老人种田,有的村庄将近一半的垛田处于荒芜状态。
建议、办法和要求:
长期使用非有机肥种植蔬菜造成垛田土壤板结、河沟淤泥严重、杂草堵塞河道,严重影响农事。目前已经有部分村民利用农闲对河沟疏浚,但没有统一规划,各自为战,造成河沟的疏浚深度、宽度不一,严重影响垛田的原有地形地貌。建议政府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的保护,进行整体规划,分块实施对垛田的河沟进行疏浚,疏河道、净河水,打造独具特色的垛田之景。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建议交市农业农村局办理。
2020年1月4 日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37号提案的答复
王一盛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的《加强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的保护》的提案已转至我局办理,感谢您对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关注。
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是目前江苏省唯一的入选FAO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近年来,我市强化遗产的宣传、推介,先后举办中国•兴化农耕文化展,与墨西哥城政府签订了《农业文化遗产谅解备忘录》,举办了“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南南合作”项目多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等活动,尤其是2018年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中率先开展遗产价值的评估,对垛田687亿元综合价值进行发布,并编制了《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在CCTV-7演播大厅成功举办《垛田故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兴化)特色农产品分享会》,一系列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与文化自豪感。
正如您提案中所述,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形成是勤劳的兴化先民在长期适应、改造环境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一些传统的农耕方式,如罱泥等,不仅可以增加垛田肥力,提高产出,更能清理淤泥、疏通河道、保证水质,维护垛田形态。但随着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现象愈加明显,导致老年人留守村庄种地,很多垛田得不到有效保护与利用。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加强对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整体规划,分块实施对垛田的河沟进行疏浚,疏河道、净河水,打造独具特色的垛田之景的建议,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今年,经泰州市委同意,《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已被列入泰州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年度立法计划。目前,该《条例》的起草、征求意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不仅保护与垛田有关的文物古迹以及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保护与垛田有关的传统农艺、民间技艺、民俗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类的未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乡风文明保障。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您的建议,借鉴其它遗产地好的做法与成功的经验,积极推进《条例》立法工作,确保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同时,我们将第一时间征求您对《条例》条款的看法,并恳请您对《条例》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再次感谢您对加强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提的宝贵建议,希望您一如继往地关心、关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兴化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