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2)第227号
案由:关于加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建议
提案人:桑会巧
提案内容:
近年来,国家投资农村基础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及教育水平有了明改善和提高。但是,相较城市,农村家庭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存在问题主要如下:
1.农村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现在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不高,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农村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
2.农村家长大多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还有一大半的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父母经常打骂孩子的较多。
3.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农村家庭中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父母离异的较多,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4.部分农村家长有“读书无用”的思想。现在培养一个孩子需要的精力和财力很多,这对于收入不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另外,现在大学毕业生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样一种“高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平衡现象,使得许多讲求“实惠”的农村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降低了培养子女的热情。
建议、办法和要求:
1.在社会方面,政府创设家长培训机构,定期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观念落后,必然导致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思想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解决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理念,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在这一方面,可将政府作为组织培训的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全面了解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设立家长教育学习示范点,让其真正的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与影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表扬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之谈,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教育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孩子的存在也不是父母成熟的标志。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不断沟通、学习的过程,父母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2.在学校方面,积极和家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却自视孤高,不能正确处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但在家里却十分懂事和孝顺父母。孩子在成长中所形成的这些行为及情绪,是需要学校和家庭高度重视的。因此,学校要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学生高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在家庭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环境的优劣也是影响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的环境好了,能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更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节假日和孩子-起参观博物馆、出外旅游等等,这些以家庭为主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爱,让他们学会怎样的爱别人,而且极大地丰富孩子的知识和视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目标。其次,家庭环境良好,有条件创设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能及早地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建议交市教育局办理。
2022年1月9日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27号提案的答复
桑会巧委员:
为进一步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双主体”责任要求,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深化一线学生工作,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推进家校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局采取措施加强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
1.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各校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建立家长学校工作制度。举办家长培训班,改变育儿观念。根据家长和学生的情况,采取分年段、分类型等多种形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授和咨询,对培训合格的家长发放合格证书。利用“省名师空中课堂”“江苏教育频道”“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等平台,组织家长集中观看学习1-2期家长微课,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做好家访工作,提升家庭教育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员普访,在传统登门走访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农村学校家访开展电话访谈、视频通话、网络问卷等线上家访与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线下家校交流活动。原则上每学期家访次数不少于班级人数的1/3,争取一学年家访全覆盖,全面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并向家长准确反馈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情况,指导家长育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助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3.组织经验交流,提高家庭教育实践性。学校引导家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自学,写心得体会,开展亲子沟通,从子女实际出发,用掌握的家教知识和经验开展家教实践,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4.征集典型案例,推动家庭教育共享。通过典型案例的征集、评选、宣传和应用,推动家庭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增强家校社三方的工作合力和育人成效;引导广大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方法,进一步建树“依法带娃”、科学育儿的鲜明导向和思想共识,共同护航中小学生、适龄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兴化市教育局
2022年4月20日